主题教育心得体会:高校劳动教育工作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高校劳动教育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2020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称《意见》)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同年7月,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再次重申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这是对新时代高校推进劳动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周密部署,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和完善。 一、融入培养方案、思政教学、专业建设,开设“三门课程”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必然要依托课程建设来落实。因此,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培养方案、思政课教学、专业建设,全面开设劳动教育的显性课程、协同课程、特色课程,实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从匮乏向丰富的转变,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融入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显性课程”。高校作为青年学生走向职场的最后环节,有必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培养方案,设置劳动教育的显性课程,以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的劳动认知、必要的劳动体验、合理的价值判断。具体可以开设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等基础理论课程,劳动法、劳动安全、劳动精神等与青年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知识类课程,以及劳动实践、实训类的体验性课程等,目的是以显性课程为风向标,引领高校其他劳动教育育人的相关工作同向同行,全面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素养。融入思政教学,开设德育劳育“协同课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不等于完成劳动教育育人任务,高校劳动教育育人关键是要实现广大青年学生劳动观念的系统树立、劳动能力的深度培养、劳动精神的深刻塑造、劳动品格的积极养成,说到底还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高校劳动教育育人就要用好思政课这一主阵地、主渠道,将劳动教育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现德育与劳育教育的同频共振,引领青年学生在各种特殊的劳动形式中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融入专业建设,开设劳动教育“特色课程”。高校专业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劳动育人文化,如文……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