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美好生活的时代意蕴和实践路径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 共创美好生活的时代意蕴和实践路径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内容。剖析美好生活的时代内涵,探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理想维度,树立积极正面的美好生活价值取向,不断深化拓展人民美好生活新模式,引导人民投身于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共创美好生活的时代价值取向 主席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先后14次提到“人民美好生活”,特别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专章中,围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主题,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的要求。同时,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专章中,明确提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主席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总体概括,到“十四五”规划对文化产业提出实现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着力点,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创美好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明确标准、突出抓手到实现路径,政策路径不断明晰,时代主题愈加鲜明。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激活美好生活新需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比2010年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人口质量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快的提升速度,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进入从享受人口数量红利走向创造人口质量红利的新阶段。2023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7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夜间经济、助农等为代表的传统领域正在借助互联网,……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