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制度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制度 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制度 (示范文本)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共同发布的新版示范文本) 一、学生欺凌概述 二、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三、学校学生欺凌防治岗位工作职责 四、学生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干预 五、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六、学生欺凌教育惩戒制度 七、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评价标准 学生欺凌概述 一、定义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在英文中,与欺凌类似的单词是“bully”,音译为“霸凌”,在我国此种行为规范称谓为“学生欺凌”。 二、常见形式 学生欺凌的常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欺凌、言语欺凌、财物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教职工发现学生实施下列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 1.肢体欺凌: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威胁他人; 2.言语欺凌: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3.财物欺凌: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社交欺凌: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网络欺凌: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三、常见角色 1.欺凌者:发起欺凌行为的主导方,具有攻击性。 2.被欺凌者:处于被动、被欺负的地位,受到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学生。 3.围观者:观看欺凌过程的学生,包括协助者、附和者、旁观者、阻止者四类。围观者的不同角色常伴随着环境、氛围、外部干预力量等的变化而变化。 (1)协助者:参与部分欺凌的过程,具体行为包括拍摄、传播、放哨等。 (2)附和者:不直接参与欺凌行为,而是在一旁嬉笑起哄或说一些煽动性的话等。 (3)保护者:也被称为阻止者。其态度偏向被欺凌者,会采取措施阻止欺凌事件、向老师报告、安慰支持被欺凌者。 (4)旁观者:置身事外,不采取任何行动。多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四、判定要素 1.主……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