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党走,铁人队伍永向前(峥嵘岁月)
l> @page { size: 8.27in 11.69in; margin-left: 1.25in; margin-right: 1.25in; margin-top: 1in; margin-bottom: 1in } p { line-height: 115%; text-align: justify; orphans: 0; widows: 0; margin-bottom: 0.1in;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p.western { font-family: "Calibri", serif; font-size: 10pt; so-language: en-US } p.cjk {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pt; so-language: zh-CN } p.ctl { font-family: ; font-size: 12pt; so-language: ar-SA } 紧跟党走,铁人队伍永向前(峥嵘岁月) 红灰相映的“采油树”,形似卧虎的纪念碑,气势磅礴的浮雕……这里是松基三井所在地。昔日的工业遗迹,如今已成为旅游打卡点,冰天雪地里,人们不惧严寒、踏雪而至,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6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曾经的亘古荒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如今,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 开发 开展大会战,誓为祖国献石油 这一天,值得被载入史册。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的诞生。时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油田因此取名“大庆”。 “当时,井旁聚集了很多人,有专家和钻井工人,也有闻讯而来的村民,人人目不转睛盯着这口井。”承担松基三井钻井任务的32118钻井队卫生员韩作春老人,曾这样讲述那时的场景。 “出油啦!出油啦!”一股棕褐色油柱猛地喷出管道,在场的所有人欢呼起来。位于黑龙江省大同镇高台子地区的松基三井喷出了工业油流,预示着大庆油田的诞生。 上世纪50年代,当时国内石油缺口近六成,北京公交车不得不背着“煤气包”代替石油。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战略储备都需要石油。油从哪里来……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