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报告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党委书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研究报告




治理之道,重在基层。近年来,我国基层治理在“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理念引领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基层治理中仍存在不少亟待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探索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一、目前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主要矛盾

(一)条块各自为政,协同不畅,问题解决不及时

在当前城市治理体系当中,街道处在基层工作前沿,是问题发现的眼睛,具有便于就地就近进行日常巡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优势,但由于执法权责不清以及执法力量、经验不足等原因,难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的处置,特别是在面对涉及安全生产、违章建设、环境污染等较严重违法行为,难以自行处置。区县部门掌握处罚、强制等行政执法权,在接到举报后,虽然竭力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却经常无功而返。这就导致基层社会治理中多呈现“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局面,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薄弱环节。

(二)过分强调属地管理责任,基层压力大

当前城市管理十分强调属地责任,街道承担的职责日益增多,但在某些工作中,出现了“过度属地化”问题,造成基层不堪重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法律规定绝大多数行政职权只能由区县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街道与区县职能部门之间存在职责边界不清、责任主体不明确,分工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基层人员力量不足,专业技术匮乏,难以行使与之匹配的管理任务,一旦出现问题,属地就会成为问责重点。

(三)基层社会治理协同度不高,多元主体参与度低

一是跨部门联合执法难度大,效率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跨部门联合执法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各职能部门处于独立的垂管体系,较难组织联合执法。特别是法律规范对某些方面的具体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出现职权交叉和职权冲突时,往往使得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纠正。二是居民社会治理参与度不高。基层社会治理通常以村(居)工作人员为主,居民往往由于参与意识缺失、参与渠道匮乏等原因而缺乏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当前居民参与多以个体化参与为主,尚未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长效参与机制,居民作为社会治理……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收藏 加会员 下载
×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28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新用户自动注册)

手机号注册/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