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乡镇中心学校“大思政+课程育人”德育创新实践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经验做法:乡镇中心学校“大思政+课程育人”德育创新实践
经验做法:乡镇中心学校“大思政+课程育人”德育创新实践
  近年来,xx镇中心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开创了一条“大思政+”育人新路径,形成了“大思政+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特色育人+服务育人”五大板块的思政教育体系,五大板块以“大思政+课程育人”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德育工作格局,为学生成长筑牢思想根基、铺就发展之路。
  一、思政领航,筑牢德育主阵地
  (一)党建掌舵,机制赋能
  学校筑牢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深度介入思政课建设全过程,亲定教学规划、精研课程设计、投身教研前沿、深入课堂一线。建立教联体党建联建制度,书记定期讲党课,校长示范授课,以敏锐时政洞察、鲜活案例解析等方式,激活思政课堂魅力,引领教师革新育人理念,为思政课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思政课成为校园立德树人的核心引擎。
  (二)深耕《读本》,培根铸魂
  学校把《xx思想读本》作为三、五、八年级每周一节的必修课纳入教学常规考核,挑选党员担任任课教师,确保育人质量。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策略,多用案例剖析、小组辩论、实地研学等多元方法,活化抽象理论。如在“脱贫攻坚成就”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比乡村今昔巨变,实地走访脱贫户,深刻体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筑牢思想根基。
  二、课程思政,深挖多元融合路
  (一)学科联动,思政润心
  为真正做到“课程育人”,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合思政教育。在备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思政元素,把握好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的结合点;在上课环节上,注重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德育贴近实际,回归生活;在作业设计上,每次作业至少要有一题能体现德育渗透下的学科育人目标;在评课标准制定上,增加德育渗透指标和权重。为扎实推进“快乐成长”工程,学校特别注重“体音美劳”等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如足球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音乐课通过演唱校歌、爱国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美术课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劳动课依托劳动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多元化、实践性强的劳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收藏 加会员 下载
×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28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新用户自动注册)

手机号注册/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