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全面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全面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自从2004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以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刑事政策,在指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又专门强调“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实际来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当被更加认真地认识和对待。 坚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初衷和要义。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犯罪形态和犯罪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犯罪治理的观念、模式和机制也会顺应时势与情境而进行调整,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初衷和要义必须得到坚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是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有度、宽严互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它蕴含着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辩证统一原理。“宽严相济”既不是一律从严,也不是一味从宽,“宽”有宽的界限,“严”有严的标准,要形成相对合理的结构关系。随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和推行,我国犯罪治理的基本格局发生了明显转变。一个典型标志就是轻罪治理的逐渐兴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999年16.2万人下降至2023年6.1万人,占比从25.1%下降至3.6%,而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罪案件人数则从1999年的54.4%上升至2023年的82.3%。这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有的实践效应,既符合其精神与宗旨,也符合现代刑事司法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宽”与“严”任何一端的偏废,都不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初衷和要义,“宽严相济”的本质是追求“宽严”结构关系的科学配置。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犯罪并没有彻底消除,甚至报复社会型的重大恶性暴力犯罪事件在个别地方仍有发生。因此,切忌在“宽”的基本面向遮蔽之下疏忽了“严”的一面,只有实现宽严功能的有机结合,对严重犯罪始终保持“严”的震慑,才是“宽严相济”的应然之义。宽严相……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