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实践逻辑和配套改革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党课讲稿: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实践逻辑和配套改革 党课讲稿: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实践逻辑和配套改革 城乡融合发展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乡融合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前提是优化城乡要素配置,关键在于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主要依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为以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要加快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共同富裕。 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投入品。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创新性配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可以改变城市和乡村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城乡联系和经济循环,促进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城市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经济活动效率往往高于农业和农村地区,导致资源要素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带来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这是客观规律。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为避免农村凋敝引发城乡发展差距过大,很多国家通过各种方式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改善城乡、工农关系。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后期发展阶段,加上长期遗留的体制机制原因,资源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仍是普遍现象,乡村发展活力和动力不足的状况亟须改变。而且,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我国14亿多人口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因此必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探索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城乡融合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建立,2024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向联通化、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农……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