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拥抱传统,再铸辉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fanwen.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拥抱传统,再铸辉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拥抱传统,再铸辉
(2025年3月24日)尊敬的钱理群老师、陈平原老师和夏晓虹老师,亲爱的各位年轻朋友,各位老师和同学:
  大家好!我首先代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对“第五届青年学者创新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由衷的祝贺!特别感谢钱老师、陈老师和夏老师亲临大会,他们作为前辈学者前来表达对青年一代的厚望,这是一种无比珍贵和重要的情感!感谢各位青年学者不辞辛劳,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参加这场青年的学术盛会!同时感谢首都师范大学为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所做的贡献和努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从1979年成立至今,已走过45个年头。现代文学研究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青年学者的成长。一批又一批杰出的青年学者不断涌现,这是学会及现代文学研究充满生机的重要保证。如果说王瑶、李何林、唐弢等是一棵棵大树,正是在这些大树下面,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得以茁壮成长。现代文学研究会曾分别在1985年、1988年在北京举办过第一、第二届“创新座谈会”,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根据钱理群先生的提议,将“创新座谈会”改为“青年研讨会”,2005年、2009年分别在聊城和武夷山举办了两次青年学者研讨会。从2009年到2024年,已经过去15年了,因为种种原因,青年研讨会中断了一段时间。今天我们聚会在此,已然发现当年参加青年研讨会的许多朋友现在都是学界的中坚了。今天几代人聚集在此,我想大家都充满了感慨!我借今天这个机会,谈几点感受。
  一、青年学者的压力与创新
  压力从来都是存在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任何时代,这种压力相对来说都会更多地落在年轻人身上,大家必须写文章,还要讲究发表文章的级别,必须报课题、拿项目,还要面临“非博即转”“非升即走”等前所未有的压力。“项目化生存”是谁都不愿意的事情,但是今天大家都无可奈何地在项目中生存,谁也无法清高,谁也无法摆脱。我们总是说,大学及社会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实际上那不是我们个人能轻易左右的事情。突破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的创新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是一个拥有3000多名会员的大会,创新不是一拥而上,不是说今……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收藏 加会员 下载
×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28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新用户自动注册)

手机号注册/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