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党课讲稿: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党课讲稿: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想样态、现实困境与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这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昭示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重大意义。植根当代中国实际,深入把握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以多维举措破解当前现实困境,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一、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想样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应达到何种样态,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课题。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现实的、具体的,既体现在个体生活之中,也体现在社会和国家层面上,因此其理想样态要从个体、社会和国家三重维度来把握。 (一)个体精神富有:精神状态、精神感受、精神境界积极向好 人们在期待高质量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能在文化生活、信仰生活等层面有所提升,表现出良好的价值观念、高度的价值自觉。在精神共同体之中,人们可以实现精神领域的多方面更新。从精神状态上来说,人们的精神面貌、道德观念、心理素质都处于积极健康且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从精神感受上来说,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愈发充沛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而转化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从精神境界上来看,人们在精神共富的推进过程中,最终找到一个自身与世界相处的平衡点,以达到自在、自洽和自由的状态。 (二)社会崇德向善:社会风气、社会心态、社会秩序良性发展 个体崭新的精神生活,必然会融合成新的社会样态。精神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就是社会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社会群体在崇德向善的氛围之中也能够形成更加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进而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形成良性的社会秩序。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为广泛地践行,人民的文明素养显著提升……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