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信息化助力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调研报告:信息化助力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调研报告:信息化助力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生态环境数据一本台账、一张网络、一个窗口。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把构建“智慧环保”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引擎”,着力建设“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信息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市委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工作总体要求,用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力争把问题研究得更深更远,把对策提得更准更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立专题调研组,制定调研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市生态环境局安塞、志丹、吴起、富县、子长等分局以及市监测站等局属单位生态环境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进行了现场解剖式调研。 一、我市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效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利用两年时间,构建起“一个体系、七个平台”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起全网覆盖、上挂中省、下沉站点的全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全力助推延安高质量发展。围绕国、省控水质自动和空气自动监测站,细化布设市级水质自动站9个,在5个出入延安城区的高速路口处安装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5套,同时在宝塔区范围内布设空气站17个、空气微站54个以及配备无人机、走航车、移动式遥感监测车等共计8大类170余套前端硬件感知设备,通过环境质量数据的可视化展示与动态统计,综合研判形成污染趋势图,实现了“一体化”分析;将原有的空气、水质、污染源等各级各类平台和系统融为一体,集成一个界面,实现了“一张图”共享。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以及监测、执法等生态环境业务统筹管理,实现了“一盘棋”管控;将政务服务、行政办公、人事管理和宣传等工作协同联动,实现了“一站式”应用。……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