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书记、副所长 (2025年9月11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发展、赓续中华文脉等重大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建设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文化设施和文化场馆。2022年7月,中国国家版本馆正式落成。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是集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反映当代文化发展成果的创造性举措。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宝鸡市,考察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了解当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2025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202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洛阳市考察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一、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意义 (一)坚定数字时代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厚内蕴和内在支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限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的迅猛进步, 更应体现为文化的繁荣昌盛。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明瑰宝。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是其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传播范围呈现指数级增长。外来文化的强势输入对本土文化构成显著冲击。文化传播呈现浅层化、碎片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知,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构建带来挑战。 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积极顺应数字技术的发展潮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跨越时空界限, 更广泛地融入现代生活。我们要致力于让文化以多样化形式,借助技术进步全 方位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体验和感知……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