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大学工学学科创建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老金范文,海量公文素材资料,下载网址:www.laojin123.com,润笔请加微:liaoda199。 在吉林大学工学学科创建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在吉林大学工学学科创建7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秉持脚踏实地初心,永葆勇攀高峰锐气 马xx (2025年9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校友、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南岭校区的杏树下,抬头望见红墙灰瓦的老教学楼,恍惚间又回到了1987年的秋天——我到吉林工业大学报到,第一次看清专业名称:“流体传动与控制”。那时的我满心好奇,这名字听着文绉绉的,到底是学什么的?后来才知道,这个被我们戏称“叫小了”的专业,其实是贯通机械、液压、控制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更没想到它日后会为行业培养出多位院士专家。今天,能以校友身份参加母校工学学科70周年庆典,眼里全是当年的影子,心中满是感恩与自豪。 老工大教给我们的第一堂课,是“把扎实刻进骨子里”的较真。流体力学课上,老师总说:“公式不是用来背的,是要吃透它背后的物理意义。”他要求我们推导每一个参数的来源,连小数点后的取舍都要讲清楚;机械设计实践时,我们必须跟着工厂师傅蹲在车床边,从毛坯到成品,全程参与加工流程,明白图纸上的线条如何变成实实在在的零件;大二大三的车间实习,我们泡在机油味里琢磨图纸与实物的对应关系,连晚上做梦都在画图。这些现在看来“笨功夫”的训练,恰恰成了我后来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金钥匙。 从企业到六盘山实验室,我的研究视角从“解决一个点”扩展到“布局一个面”,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但无论走到哪儿,老工大教给我的“严谨”始终刻在骨子里:做实验要重复验证数据,设计系统要预判可能的故障。午休时,宿舍只要有人悄悄溜去教室自习,不出十分钟全宿舍都会跟过去——那时候我们不懂什么叫“内卷”,只知道“不能懈怠”。正是这种自发向上的劲头,让我们在“从0到1”的突破中敢啃硬骨头,在“从1到N”的迭代里守得住寂寞。 有人说,大学学的是知识,而老工大教的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本事。我一直认为:“先在一个领域钻透,才能触类旁通。”这正是老工大“扎实训练”理念的延续——教会我们从实践中提炼规律,在解决问题中沉淀方法。这种“从车间到教室,再从教室回到车间”的解决模式,让吉大工科毕业生总能在岗位上快速上手。今天,看着母校工学学科走出那么多杰出校友,我愈发坚信:“学以致用”从来不是空话,……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