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优秀案例
l> @page { size: 8.27in 11.69in; margin-left: 1.25in; margin-right: 1.25in; margin-top: 1in; margin-bottom: 1in } p { line-height: 115%; text-align: justify; orphans: 0; widows: 0; margin-bottom: 0.1in; direction: ltr;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p.western { font-family: "Calibri", serif; font-size: 10pt; so-language: en-US } p.cjk {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pt; so-language: zh-CN } p.ctl { font-family: ; font-size: 12pt; so-language: ar-SA } strong.western { font-weight: bold } strong.cjk { font-weight: bold } 乡风文明优秀案例 “公元2000年6月17日,班村人民舍小家,为大家,告别亲人,告别故土,由中华仰韶文化的发源之乡、仰韶文化遗址中心地带三门峡市渑池县南村乡迁安至此,属于小浪底库区移民安置村庄……”班村移民纪念碑上烙印着21年前的搬迁壮举。 “20年来,生活条件好了,村庄环境美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慢慢走向没落,文化的缺失更是信仰的缺失。”移民搬迁20周年纪念大会上,班村党支部书记杨立峰的讲话扣人心弦。 87户312人,怎么形成文化共识? 班村隶属于XX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杏花营农场,位于XX西北部。近年来,班村充分挖掘在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坚持“以史铸魂”“以文谋业”“以宴聚心”“以约为据”,发挥农耕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传承仰韶文化基因,持续培育文明“细胞工程”,滋养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以史铸魂”烙印文化符号 “不看还真不知道,原来我们村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村名的由来和鲁班还有联系……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