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写材料常见的8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掉坑,影响材料的质量。 

这些坑,细数起来,有8条。笔者今天就一一列举,并给出解决办法。 

1、面面俱到 

写出来的东西,看上去很全面、很系统,实际上很散乱、无重点。真正有特色、有亮点的东西,被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东西淹没了。 

写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工作报告、经验材料,最容易犯这种毛病。 

解决方法是:从求全中跳出来,突出特色、抓住要害写。 

在安排文章结构、罗列工作事项时,有几条写几条,干净、简洁,不要硬性追求“无三不成文”。 

2、重复雷同 

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单位特色,换到其他单位也能用。行文用笔,跟报刊杂志大同小异、似曾相识。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有2条:一是新手模仿,摘抄借鉴。二是图省事,不愿意下功夫琢磨求新。 

解决办法是:敢于否定自己,借助外力寻求突破。 

一方面,多进行新的尝试,对自己写的东西,多问几个"行不行"、"为什么"、"怎么办"。 

另一方面,多找些人研究、碰撞,好的思想火花,往往是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得来的。 

3、空话连篇  

写的东西,既挑不出毛病,又毫无意义,说了等于没说,都是正确的废话。 

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对工作研究不深,细不下去,只能大而空。 

解决办法是:结合工作实际往下落,落到具体动作、具体效果上。 

这需要我们把思路、举措等写实,不要概而论之。比如,加强组织领导,可以细化为怎么成立机构、怎么建立机制等。 

同时,可以增加数据、事例,使材料更加生动、真实。 

4、提法不当 

写的时候,乱提口号、乱提要求、乱提标准,与上级口径不一致。 

提法不准,会产生误导,影响工作的理解和执行。 

解决办法是:在涉及重大事项上,要与上级的提法保持一致;在涉及具体工作上,要与客观实际一致。 

凡是上级规范过的提法,就不能自主创新,另搞一套。 

涉及一些工作实际的,用词要准。比如,“严重损害单位形象”与“影响单位形象”,这类说明程度的词,就不能乱用。 

5、论证乏力 

写的时候,虽有观点,但缺少论证,感觉牵强附会、生拉硬扯。 

造成这类问题,关键是没有把工作的因果关系想清楚,直接下结论,让人突然难以接受。 

解决办法是:对于一些定论性的话,最好有一个补充性说明,用事实、例子来证明。 

比如,敢于斗争才能胜……
试读结束,开通会员文档无限下载使用
收藏 加会员 下载
×
微信支付

打开微信扫码支付

¥28

微信安全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新用户自动注册)

手机号注册/登录

×